历史上的三国是哪三国
冰咖啡小心烫 2025-09-10 09:12:51
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三个政权,即魏、蜀、吴。这一时期发生在公元220年至280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壹个重要的时期。 三国时期的起因是东汉末年政权的动荡和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导致东汉政权的衰弱。随后,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的局面逐渐形成。其中最有名的三个割据政权就是曹魏、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和孙权所建立的东吴。 魏是由曹操在公元220年建立的政权,其领导者曹操是东汉末年备受称赞的军事和政治家。曹魏的势力范围主要位于中国北方,以中原地区为中心。魏国的统治者曹操、曹丕和曹叡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备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领袖,他在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原本是山东一位低级官员,后来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他组织了一支军队,以平定地方的动乱。蜀汉的领土位于中国西南,以蜀地为中心,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和陕西南部等地。 孙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在公元222年建立了东吴政权。孙权建立东吴后,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以江苏、浙江和福建为中心。孙权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成功地巩固了东吴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三国时期的历史充满了战争、政治斗争和文化探讨。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赤壁之战,该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曹魏和刘备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襄阳市)对抗孙权领导的东吴军队。曹操的舰队被火攻击败,这场战役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其中一个。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壹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的探讨和相互影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有刁民想害朕 2025-09-10 09:49:31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魏、蜀、吴这三个民族,其领导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东汉末年出现许多割据势力,其中魏国、蜀国和吴国是最具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他们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让东汉以更快的速度灭亡,从而出现混乱的三国时代。 三国演义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1、曹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 2、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想法。 3、东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其中一个,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和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绝顶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胡杨 2025-09-10 09:16:06
三国鼎立是指曹丕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和孙权建立的吴国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都城是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康,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代替东汉军阀割据是历史的一大提高。 曹魏,曹丕于220年建立蜀汉,刘备于221年建立东吴,孙权于229年建立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民族,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取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和孙权从头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桃夭 2025-09-10 09:35:49
汉朝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太宗、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中宗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室后裔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显宗、汉肃宗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穆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汉朝是当时全球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其中一个,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壹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和西汉统称两汉。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给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三国之前汉朝,准确的应该称东汉,由于后面三国割据,战乱不断,都是三个主要的分裂者曹操,刘备,孙权所赐,名义上都为大汉除贼,实际他们三个为最大的窃国大盗,当时汉献帝还健在,不存在汉朝灭亡的借口,就是三个割据势力汉贼为了自己的利益打内战,苦了老百姓。 三国之前是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和西汉合称汉朝。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而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 初平元年,董卓之乱又起,自此汉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万军队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
蛋炒饭 2025-09-10 09:52:56
指:魏国由曹丕建立;蜀国刘备建立;吴国孙权建立。魏被司马氏篡权但未改国号,蜀被由司马家掌权的魏灭之后,司马炎篡权称帝改为晋之后由灭吴,因此说是晋统一天下。 1、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绝顶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2、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3、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扩展资料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和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给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度娘百科-三国
月下趴趴 2025-09-10 09:31:00
三国指的是:曹魏、蜀国、孙吴 三个民族。 1、蜀国,杰出人物:刘备、诸葛亮 等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2、曹魏,杰出人物:曹丕、司马懿 等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3、孙吴,杰出人物:孙权、甘宁 等 公元222年,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扩展资料: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取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和孙权从头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度娘百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