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历史的三国指哪三国
佩紫 2025-09-06 10:31:23
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中国的魏、蜀、吴三个民族。这一时期发生在公元220年至280年之间,是中国汉末东汉王朝灭亡后,国力削弱、政治动荡、地方割据的时期。三国的分裂始于184年,当时东汉朝廷内外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导致民族分裂成魏、蜀、吴三个独立的政权。 魏王曹操建立的魏国,其势力范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中原地区,首都在洛阳。魏国政权延续了多代,最终在公元265年被西晋所灭亡。 蜀王刘备建立的蜀国,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首都在成都。蜀国在刘备、刘备的儿子刘禅以及著名的丞相诸葛亮的领导下,进步成为壹个相对稳定且富裕的民族。蜀国在公元263年被魏国灭亡,刘备的后嗣刘禅被俘。 吴王孙权建立的吴国,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国以其强大的海军实力闻名,而且在公元222年后逐渐扩张其势力范围。吴国在公元280年被西晋所灭亡。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民族之间进行了多次的战争和外交斗争,这些斗争事件也被载入历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题材。三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壹个重要分水岭,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乐狂认 2025-09-06 10:21:57
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演义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梦想。 三国时期的三个民族是魏、蜀、吴。 其中魏国是曹操建立起来的,但曹操并没有真正做过魏国的皇帝,是由他的儿子曹丕做的第一任皇帝; 蜀国的皇帝是刘备; 吴国(也称东吴)的皇帝是孙权。《三国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民族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曹丕受禅称帝,终于280年晋灭吴。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曹魏 孙吴 蜀汉 首都 洛阳 建业 成都 君主 开国君主-灭亡君主 5帝 曹丕-曹奂 4帝 孙权-孙皓 2帝 刘备-刘禅 成立 220年 229年 221年 灭亡 265年 280年 263年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和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最爱薄荷糖 2025-09-06 10:47:56
三国不属于战国,三国是东汉后面的历史时期,先后成立的魏、蜀、吴三个民族,战国是春秋以后的一段历史,后来共有齐、秦、韩、魏、燕、赵、楚等七个诸侯国。 不属于 三国不是战国时期,三国和战国时期分属于中国古代的两个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古代东汉以后,西晋之前的壹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220年-265年)、蜀汉(221年-263年)、孙吴(229年-280年)三个主要政权。 战国时期(前47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大变革时代,关于战国时期的起始时刻有争议,而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性事件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三国时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r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r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取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和孙权从头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r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r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因此春秋战国时代在时刻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和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r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r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壹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r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给所编注的《战国策》。
好水川之战磊 2025-09-06 11:02:27
三国前面的那个朝代是汉朝。汉朝又分为西汉和东汉,也可叫前汉和后汉。西汉和东汉中间被王莽建立的新朝隔开。西汉,由汉高祖刘邦建立,都城是长安,也就是西安,新朝,建立者,王莽,簒夺西汉天下,东汉,建立者,刘秀,刘秀是西汉宗室子弟,推翻王莽后,建立的朝代仍叫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国之前是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和西汉合称汉朝。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而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 初平元年,董卓之乱又起,自此汉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还记得这首歌嘛?当年可是传遍了大街小巷,火的不行啊,没错,三国之前,即是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壹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和西汉统称两汉。在公元25年,开国皇帝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 你这个难题问得不如何样,别说懂历史的了解,只怕是个中国人都了解答案。三国前面的朝代天然就是汉朝了,准确的说是东汉。林俊杰的歌里不是有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东汉从刘秀打败各路大神从头一统江山重树大汉旗帜到曹丕代汉迁都洛阳,历史才正式进入三国。 三国前面是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建立的汉朝,史称东汉
加从圆约 2025-09-06 11:04:06
指:魏国由曹丕建立;蜀国刘备建立;吴国孙权建立。魏被司马氏篡权但未改国号,蜀被由司马家掌权的魏灭之后,司马炎篡权称帝改为晋之后由灭吴,因此说是晋统一天下。 1、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绝顶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2、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3、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扩展资料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和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给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度娘百科-三国
燕之泪晨 2025-09-06 10:56:20
三国演义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1、曹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 2、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想法。 3、东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其中一个,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和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扩展资料: 魏蜀吴的大结局: 1、蜀汉是三国中最先被消灭的民族。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历史上不计其数的第二代就亡国的皇帝其中一个。公元263年,诸葛亮已经去世数十年,魏国将领邓艾从阴平突袭蜀汉,攻克绵竹,而且斩杀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刘禅迫不得已开城投降,并获取了壹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 2、刘禅去世前,魏国皇帝曹髦被成济杀害,司马昭和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睿之祀。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于公元302年去世。 3、孙权建立的东吴是三国中最后灭亡的。其末代皇帝孙皓,孙权的孙子,废太子孙和之子。公元264年孙皓即位,时年二十三岁。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俘四年后,孙皓病逝于西晋洛阳,时年四十二,葬河南县界。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度娘百科